六支队伍均获决赛权,上海桥牌运动展现深厚群众基础


7月初,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桥牌项目预赛于山东泰安结束,在男子团体公开组、女子团体组、混合团体组、男子团体业余组、青年男子团体组、青年女子团体组等组别的争夺中,6支上海的队伍均赢得决赛资格,展现了上海在桥牌运动上的底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。

本次全运会的桥牌比赛组别中,竞争最激烈的当属男子团体业余组,共有31支队伍争夺8个决赛名额,最终上海队以第四名的成绩直通决赛。队员李嘉军是上大学时接触并喜爱上桥牌的,一晃,已经有30多年牌龄。为什么钟情桥牌?李嘉军解释,桥牌不仅是一种游戏,更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方式,同时能够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、配合能力。

“桥牌打得好,不是一个人的事,需要与搭档配合。团体比赛,还要依靠队友。因为打复式桥牌的话,如果我和搭档坐东西家,但牌掌握在对手手里,这张牌桌上我和搭档就很难有什么办法,要靠另一张牌桌上坐南北家的队友。”李嘉军说,桥牌与为人处事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,“因此不仅是搭档之间,队友之间也要高度信任,比如把队伍的叫牌体系设计好,大家使用同一种‘语言’。这里面包含团队间的协作、沟通,还有长久起来形成的默契。实际上工作中也是这样,很多方面和桥牌是相通的。”

上海队在全运会桥牌比赛男子团体业余组预赛中

参加全运会上海参赛队伍的选拔时,李嘉军与队友在半决赛拼到最后一副牌,非常惊险,“打到最后,其实技战术什么的都不是最重要的,拼的是意志品质。同样的叫品,同样的处理,气势上我们比对手强,就是凭借坚强的意志赢得最终胜利。”

六支队伍均获决赛权,上海桥牌运动展现深厚群众基础

上海的桥牌运动氛围浓厚,有李嘉军这样的资深牌友,也有顾斯嘉这样的年轻新锐。早在位育中学读书时,顾斯嘉就因为学校的兴趣课程接触到桥牌,之后上大学、工作,一路走来,都有桥牌相伴。“人生路上能有一项爱好相随,并因此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,是件快乐的事。”从事咨询业的顾斯嘉工作再忙,周末也要挤出时间留给桥牌,“打牌也培养了我安静思考的习惯,对生活有所帮助。”

谈到桥牌的乐趣和进阶之路,顾斯嘉拿叫牌举例,“叫牌是向搭档描述自己手里的牌,如果两手牌非常接近但存在细微的差异,考验的就是叫牌的水平。”顾斯嘉说,作为搭档,思维要在同一个频道上,把细节掌握得更好,就是一种提升,“会遇到瓶颈期,通过训练和比赛,以及教练的讲解,有时一下子就开窍了,对牌的理解又提升了一截。”

上海青年男队在全运会预赛中

李嘉军提到的团队精神,顾斯嘉也深有感触,“有时候,队友之间会发生激烈的讨论,但大家都是想把牌打好。这个时候,我们都会迅速调节好情绪,避免牌桌上发生任何争执,并仍旧百分百信任搭档,尽快交流一下,然后全力打好下一副牌。”

在全运会桥牌项目青年女子团体组别,上海队通过6轮积分编排赛,以第三名直通决赛。作为上海青年女队的队长,李诗怡通过这次全运会备战,感觉到队伍的凝聚力更强了,“预赛前,有的队员忙于大学期末考试,有的刚出差回来,比赛前一阶段没有找到状态,成绩不太理想,但我们队伍还是非常团结,同一股劲往上使,直通决赛的同时,赢了前两名的队伍。”

青年女队队长李诗怡在比赛中

虽然组队的时间较短,但大家的沟通和协作都比较积极,这也是队伍能在预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。作为队长,李诗怡把大家拉进群,然后自己在比赛或训练中遇到有普适性的问题,就会发到群里,供队员们参考,“这样一旦上场遭遇相似的情况,大家就不会慌张,能处理好。”

桥牌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,但当时仅作为群众赛事项目。本届全运会,桥牌正式被纳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,预赛阶段共有32个参赛单位、500余名选手参加。上海市桥牌协会从去年底开始筹划队伍的选拔工作,与上海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联合成立工作小组。针对桥牌规则和队员的心理素质,协会邀请专家给队伍授课。金牌教练傅学明不仅为队伍完善叫牌体系,根据队员的风格特点设计技战术,并且用心打造团队的凝聚力,调整每个人的状态,“预赛我们完成了目标,离决赛还有四个月,队伍仍有提升的空间。”

上海青年女队在全运会预赛中

11月3日至7日,十五运群众比赛桥牌项目的决赛将在深圳进行。对能代表上海站上全运会的赛场,李嘉军、顾斯嘉和李诗怡都非常看重,也激发出作为“全民上全运”一员的责任心,“全运会是最高规格的,会务组织、赛纪赛风都非常正式。赛前队里还召开了动员会,这让我们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。我们是代表上海去打比赛,要为上海去争荣誉。”

金年会体育官网

编辑:华心怡、陆玮鑫

审核:叶蕙心

领取“乐动上海”体育消费券

【来源:上海体育】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